欢迎进入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会官方网站!
位置:

书道严谨 印艺工精——新文艺群体优秀书画家徐子屏作品鉴赏

发布日期:2022-09-09 11:08:17作者: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来源:本站

1662692965167054.jpg


徐子屏,出生并生长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书屋名静远草堂),1984年自上海迁居深圳。历任深圳市自学考试办主任,深圳市招生考试办副主任,深圳市教育局职成处调研员。

自幼酷爱绘画、书法,经年研习碑帖、篆刻。师从沈尹默、任政、钱君匋、刘友石等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工篆、隶、行、楷。书作劲逸清隽,韵味醇厚,篆刻工稳清健,风味醇雅。书法篆刻作品入选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全国印社篆刻联展》《中国印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专栏等。传略已收录《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名家传世大辞典》等典籍。荣获“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徐子屏作品《包世臣题笔阵图诗》.jpg

徐子屏作品《包世臣题笔阵图诗》


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东方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艺坛书画院副院长,深圳书画艺术学院教授,深圳原创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深圳市篆刻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新文艺》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徐子屏作品《杜甫〈赠曹霸〉》.jpg

徐子屏作品《杜甫〈赠曹霸〉》

 

书道严谨   印艺工精

刍议书法篆刻家徐子屏先生

沙雁

 

徐子屏先生,系中国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东方艺术研究院教授、深圳市篆刻研究会副会长,为人平和方正,笃实谦慎。从艺四十余年,克勤劭励,良多建树。2003年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殊荣,洵不谬也。


徐子屏作品《黄昆阳诗》.jpg

徐子屏作品《黄昆阳诗》


子屏先生祖籍浙江镇海,生于上海,苕龄敏慧,仰承庭训,醉心书道;幸受海上锦绣人文与艺坛群彦之熏沐,于书法篆刻之艺由自发学步至自觉钻研。复蒙沪上名家沈尹默、钱君匋、任政诸前辈亲炙,且勖勉有加,遂发愤倾力,遍临古碑名帖,远涉百家,诸如“二王”颜欧、褚虞赵董,乃至黄道周、傅山、王铎,无不悉心追摹,旷日以持。中年始,优仰邓石如篆法之朴茂苍虬、赵之谦变体魏碑之雄强秀逸及吴昌硕石鼓文之森郁凝重,心摹手追,寒暑不辍,直是焚膏继晷,故获益良深。


徐子屏作品《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jpg

徐子屏作品《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


子屏先生擅楷行,善篆隶,尤精古籀,无论条幅、中堂、楹联、斗方,皆遒劲华美,荦荦大端,盖师古而不泥,出新而不怪,润枯相谐,雅趣盎然。清代书法家朱和羹《临池心解》云:“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名家纵览揣摹,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也。”子屏先生铭谙斯理,笃践恭行,故所书每撷“二王”之遒美流利、取米芾之沉着古拙、汲王铎之跌宕虬劲、融吴昌硕之郁勃苍森,通变众妙,良有以也。


徐子屏作品《厉有为〈三牛精神〉》.jpg

徐子屏作品《厉有为〈三牛精神〉》


徐子屏作品《厉有为诗》.jpg

徐子屏作品《厉有为诗》


至于篆刻,更乃所长,却字字合乎源流,笔笔定有出处,决非臆造,其态度之严肃不苟如此。夫清代嘉道之后,篆刻大放异彩,浙皖两派统领风骚;“西泠八家”各擅胜场。其间,邓石如、赵之谦、吴让之、陈鸿寿卓立海内,共襄壮观。尔后,黟山鼻祖黄牧甫崛起,盖为承前启后之代表。黄氏篆刻初学陈鸿寿,又师邓石如,兼汲吴让之,其印风格,务求布局匀称,边框完整无损,奏刀干净爽朗,端庄整洁之气象俨然;入印文字来源极广,字之组合浑然一体,婉约中见奇巧,又了无支离乖戾之迹。据沙孟海《印学史》云,民国以降,能融浙皖古风而继黄牧甫之后者,唯四川乔大壮一人。子屏先生极重黄牧甫,钦羡乔大壮,恪守端严纯净之规范,崇尚古玺大篆,每拟汉印、镜文、泉币、封泥、砖文、瓦当,下逮木简分书,取舍惟缘所宜,揖让回互,貌接神融,自成章法。所拟古玺,萦迂婉转,若盘螭,似踞猱,极富变化,与古墨佛铭刻相契合。


徐子屏作品《王冕〈墨梅〉》.jpg

徐子屏作品《王冕〈墨梅〉》


子屏先生推崇邓石如“书从印入,印由书出”之名训,于创作中两两共济,相得益彰。其书印实践,获有心得:“欲学好篆刻,务必学好篆书,而欲学好篆书,除遍临历代名碑名帖,务需深入探究猎碣、钟鼎……等古文字”,其篆刻所宗,于邓吴黄乔,一以贯之,长期钻研,博学约取,遂熔古而铸新焉。综览所治之印,不浮不亢,蕴籍端秀,静穆清绮,神韵内敛,力去霸焊贲张之气,颇近吴昌硕而迥异齐白石。此固出入秦汉,熟谙浙皖,自呈简远婉约平和之美学理趣,盖与秉性之朴实沉静相谐,是亦“印如其人”之证也。


徐子屏作品《杨万里诗》.jpg

徐子屏作品《杨万里诗》


其治印极严肃认真,“每作一印,必先静默凝思,反复推敲,匠心独运,决不马虎从事”(子屏语),虽方寸之间,亦苦心经营。此夫子自道,于浮躁之风时有所见之今日艺坛,实可予人以启发也。


徐子屏作品《于谦〈石灰吟〉》.jpg

徐子屏作品《于谦〈石灰吟〉》


清末以来,上海以其独特之地域优势而群彦毕集,人文荟萃,诸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各方之翘楚,莫不纷临而酬其志,以书画篆刻论,吴昌硕、任伯年、李瑞清、王一亭、沈尹默、潘天寿、刘海粟、吴湖帆、王个簃……不胜枚举,诚集一代之盛也。子屏先生生长于斯,既得地灵人杰之润染,复承沪人笃实精细之秉赋,是乃得臻艺术造诣之幸也。今退休后安处深圳闹市一隅之高阁书斋,犹乐耽书道而不懈,孜孜于镂石而不舍,一念至诚,心绝嚣尘,信然其艺之益增人文内蕴可期,矻矻乎宁静以致远也。


徐子屏作品《郑板桥〈题画竹诗〉》.jpg

徐子屏作品《郑板桥〈题画竹诗〉》

微信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