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1-11 08:57:45作者: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来源:本站
12月22日,由国家大剧院、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剧院·印象——中央美术学院名家写生创作展”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二层北侧空间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党委书记高洪,副院长林茂以及教师代表一行25人在剧院内、外空间进行写生创作的作品。此次写生创作活动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大剧院明亮活力的公共空间、安静待演的后台场地和初冬新雨的剧院外景,表达了对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五周年的诚挚祝福。
12月30日,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以及参加本次写生活动的中央美术学院各院系教师代表,共同参观本次展览。范迪安对此次写生展览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表示,国家艺术学府和国家艺术殿堂的紧密合作,让更多公众通过美术作品获得多维的、多重的审美感受。在本次写生活动中,各位教学骨干、艺术名家用心、用情、用力地创作富有现场感的作品,这是用美术的方式来表现这座国家艺术殿堂的一次艺术实践,也将会为大剧院十五周年增添一份光彩。
高洪表示,国家大剧院在15年里不断发展,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普及高雅艺术,繁荣中国传统文化。这次,我们通过感受大剧院的现代建筑和艺术发展,在自然风光和社会场景之外,打开了一个新的创作视野;同时从不同角度展示大剧院15年来的变化,为综合性的世界艺术殿堂再添色彩。未来双方将继续探索如何加强合作,推动艺术更好的服务人民、反映时代。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不仅在外观上采用了风格简约大气的壳体,内部空间更是有着独特的结构、变换的曲线和巧妙的布局。中央美院的教师们先后参观了橄榄厅、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剧院外景等空间,他们边走边看、相互讨论,不时向周围的工作人员询问,并拿起手机拍照选景。
剧院的内部结构有着诸多值得细品的角度。国家主题创作研究中心孙韬老师认为,写生是一次和建筑大师交流的机会,通过寻找人工的构成,可以体会建筑设计师在每一个细节上的精心谋划。版画系教师武将选择了大剧院一层北侧帷幕这一角度,通过玻璃帷幕去感受建筑结构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造型学科基础部教师白晓刚选择咖啡厅一角进行创作,他将视角着眼于鲜活的艺术氛围和现代都市生活场景;中国画学院教师丘挺将建筑内饰材料间不同材质的美感比做音乐中丰富的音阶,用“墨分五色”来表达空间结构的状态和材质之美。
剧院的外部标志性壳体更是涉笔成趣。油画系教师张路江和张义波选择对剧院外景进行写生,他们不畏寒风,以概括的手法和肯定的笔触塑造出剧院外观壳体独特且典雅的整体造型,表现了北方初冬略带萧瑟的诗意。
展出作品整体风格既有现场作画的纪实性,也带有艺术创作的表现性,从细节描绘到整体呈现都和谐统一,在空间塑造、光影表现、画面意境、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准。范迪安院长以独特的笔意魅力和大气的写意油画风格,展现了后台的待演状态、演出空间的辉煌与沉静,以及余晖中大剧院融于自然的和谐之美。油画系教师张路江和张义波塑造出剧院外观壳体独特且典雅的整体造型;版画系教师武将围绕玻璃帷幕展现建筑结构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造型学科基础部教师白晓刚将视角着眼于鲜活的艺术氛围和现代都市生活场景;中国画学院教师丘挺则用“墨分五色”来表达空间结构的状态和材质之美。
国家大剧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也将继续携手,通过更广泛、多元、深入地合作,推出更多展现舞台艺术与视觉艺术“通感”的艺术实践活动,也让文艺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滋润每一位观众的心田。
展览将展至2023年3月15日。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微信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