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会官方网站!
位置:

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谢稚柳、陈佩秋艺术大展上海开展

发布日期:2022-12-28 20:42:39作者: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来源:本站

1.jpg

2022年恰逢陈佩秋百年诞辰,上海中国画院积极策划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旨在让世人深入认识他们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11月29日,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将在程十发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分“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五个部分。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共计150余件展品。

本次展览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谢稚柳、陈佩秋艺术大展,展览亮点颇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品的罕见集结与部分公私藏品的首次露面;另一方面是对比型的学术展陈。


2.jpg

创作中的谢稚柳与陈佩秋


3.png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合影 二排左二为陈佩秋、左七为谢稚柳


谢稚柳的学术与艺术多样而丰富,他在山水、花鸟、人物画,在书法、鉴定、诗词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遽常曾评价“谢稚柳是一本大书”。谢稚柳的绘画从陈老莲入手,近师宋元,远溯晋唐;1950年代末南游粤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晚年对落墨法的探索更令其艺术独树高标。谢稚柳也非常专注于学术,1940年代与张大千一起率先远赴敦煌研究考察,奠基敦煌学。新中国成立以后,谢稚柳非但在中国古书画鉴定、中国绘画史嬗变等重大课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中国画传承做出了深刻的研究,更以此反哺自己的创作。


4.png

谢稚柳  华山西峰  78×43cm  1960年代  纸本设色 


陈佩秋巾帼不让须眉,她早年遍临宋元绘画经典,进入画院后,在取法宋元基础上积极融入现实,写生造境。后又兼收八大、徐渭大写意笔法,结合西方印象派影响,中西合璧,形成了积墨积彩、清新华贵的艺术面貌;晚年的陈佩秋更致力于高古绘画的赏鉴,在学术上提出了许多独具慧眼而可贵的观点与意见。


5.jpg

陈佩秋  竹林栖禽 133×179cm  1980年代 纸本设色


展览集结了谢稚柳、陈佩秋各个时期的作品,且每个单元的作品都具有其艺术分期的典型性,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二位先生的艺术演变过程。

此次展出的许多作品是首次在上海公开露面,如吉林省博物院藏品谢稚柳《江乡晴雪图》、陈佩秋《墨笔牡丹蛱蝶图》,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藏品谢稚柳《荷花》《红叶银雉》等。一些作品更是难得一见。如画院所藏谢稚柳巨幅山水立轴,陈佩秋早年经典的花鸟创作。此外,还有谢稚柳《南无观世音菩萨》《松鹰图》《深竹栖禽》《教学稿十三页》,陈佩秋《花鸟四条屏》《三花图》《拟张大千泼墨青绿山水》《黄橙经雨》等等。


6.jpg

谢稚柳  塞上马群  34.5×85cm  1974年  纸本设色


7.jpg

陈佩秋  黄橙经雨  68×131cm  1999年  纸本设色


本次展览的展陈极具学术研究性。即展览特别注重二人艺术风格的比较,既有重合又有不同。在“宣和新裁”单元,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谢稚柳、陈佩秋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花鸟画风十分相近,甚至他们有时使用同一份画稿。如上海中国画院所藏陈佩秋《黄春海棠》、吉林省博物院所藏谢稚柳《梨花栖禽》与另一件陈佩秋《独照红妆》同出一稿。上海中国画院藏陈佩秋《蜀葵泳鸭》与吉林省博物院藏谢稚柳《秋岸野鹜图》在构图上和鸭子的造型上都十分相像。

而在山水作品上则展现了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不同,谢稚柳宗法北宋,陈佩秋则更倾向南宋。“壮心不已”与“截玉高华”两个单元更是反映了二人各自的独特面貌。“壮心不已”突出展示了谢稚柳实践南唐徐熙画法而创落墨画格,“截玉高华”则反映的是陈佩秋利用中西合璧的探索方式,最终形成积墨积彩的艺术面貌。


8.jpg

谢稚柳   秋岸野鹜图 164.5×83cm 1960年代 纸本设色


9.jpg

陈佩秋  蜀葵泳鸭  135×57cm 1963年 纸本设色


展览期间,美术馆还将推出相关讲座、对谈等公共教育活动。围绕展览作品所开发的一系列文创新品——“鸳鸯璧合冰箱贴”“高逸图水晶镇纸”“槲树唬猿金属书签”等也将在程十发美术馆艺术书吧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14日。


部分作品欣赏


10.jpg

谢稚柳  山村晴色  25.3×80.5cm 1950年代  绢本设色


11.jpg

谢稚柳 林亭山色图  25.3×116.2cm 1972年  纸本设色


12.jpg

谢稚柳 丹霞山色  99.5×42.5cm 1960年代  纸本设色


13.jpg

谢稚柳 仿北苑山水  101×60cm  1949年  纸本水墨


14.jpg

谢稚柳 纨扇仕女  101.5×39.5cm 1944年  纸本设色


15.jpg

谢稚柳  柳荫泛舟  116×48.5cm 1945年  纸本设色


16.jpg

陈佩秋  幽泉山鸟  67.7×41cm 1990年代  纸本设色


17.jpg

陈佩秋  松风泉声  88.5×38cm 1993年  纸本设色


18.jpg

陈佩秋  高天春水  123.5×32.5cm 2007年  纸本设色


19.jpg

陈佩秋  碧涧幽栖  89×44.5cm 1980年代  纸本设色


20.jpg

陈佩秋  仿唐寅沉沉良夜图  94.5×45.2cm 1960年代  绢本设色

微信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