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会官方网站!
位置:

宋伯军

发布日期:2025-04-22 11:14:30作者: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来源:本站

宋伯军.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宋伯军,字林翰,宽博斋主。1960年6月出生于书香门第。毕业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后入中国政法大学深造,研究生学历。在火箭军部队一直从事政治文化工作。现担任新思路国际书画院院长、中联国兴书画院驻会副院长兼执行秘书长、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兼丝绸之路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主席、中国数字电视《国学频道》董事局常务副主席、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和北京城市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北京陶瓷艺术馆艺术顾问等职。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宋先生幼承家训,习字绘画弹琴。书法以父亲及外祖父为启蒙老师,临习颜真卿和柳公权法帖,锻造其书法“筋骨”。后拜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马俊明为师,专门研习篆书。幼年曾拜当地画家王忠贤为师学习绘画,专攻“炭精粉画”,曾与老师一起将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绘制成连环画,并出版发行。后又拜著名画家张宪为师,钻研国画技法。多家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曾多次以《书画兼修著风华》《翰墨挥洒篆书情》《临池不辍知黑守白》《翰墨丹青写风流》《书法家宋伯军先生的笔墨情怀》《严谨治学耐得寂寞》《书法家宋伯军印象记》等为题对其进行了报道。其书画作品及有关书画文章也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法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改革报》《参考消息》《法制晚报》《京郊日报》《文化月刊》《文物天地》《民族画报》《齐鲁晚报》《泰安晚报》等报刊上发表。

宋伯军擅长篆书,以清代邓石如书风为宗,遍临李斯、李阳冰、吴昌硕、赵之谦、吴让之、吴大澂等名家名帖,对《散氏盘》《毛公鼎》《墙盘》《石鼓文》等大篆碑帖认真研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苦心钻研篆书笔法技巧。习古而不拘泥,创新而守法道,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其书作俊逸舒朗、气韵流畅、刚柔拙巧、自然天成。既有清新脱俗之风,又有雄浑豪放之势,秀丽中不乏挺拔,苍劲中不失含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北京市组织的各类展览展示活动,获得不同之奖项。


image.png

2004年9月,书法作品被中国湘潭齐白石纪念馆收藏。

2005年3月,在由中国秦文研究会主办的首届翰墨飘香诗书画联展上,篆书对联获得一等奖。

2005年12月,书法作品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收藏。

2011年5月,被首届中国双百公益书画展组委会授予“首届中国双百公益书画家”称号。

2015年9月,篆书作品在“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中展出。

2016年10月,书法作品参加红军长征会师8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邀请展并被收藏。

2017年,在中法建交五十三周年之际,经邮票艺术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审核,成功入选“中法建交53周年邮票人物”,成为法国邮票上的华人艺术家,并以肖像和作品为主题制成法国邮票,在全球同步发行。

2018年4月,在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书法作品“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入展由北京日报社和日本白扇书道会主办、北京晚报承办的“中日名家书法联展”。

2018年4月,与著名影星、书法家唐国强,央视著名主持人、书法家赵保乐等一起东渡扶桑,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笔墨真情”书画展,受到了在日华人及日本政界书界的广泛关注,分别被日中友好协会和日中文化振兴会表彰,授予“日中文化交流大使”称号。

2018年6月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梨园闯关我挂帅》节目录制并成为该栏目特约书画家,同时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广播艺术团授予“国粹文化传播使者”称号。

2018年6月,受邀参加由《丹青中国》栏目组主办的“翰墨群英书画雅集音乐会”。

2018年8月,参加在北京琉璃厂影视名人创作基地举办的“庆祝建军九十一周年,中国书法名家学术创作邀请展”。

2018年9月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代新峰第二届中国百位艺术名家作品展”中荣获美术文献奖。

2018年9月被邀请参加中欧文化交流匈牙利书画邀请展,书法作品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展出。

2018年10月,受邀参加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组在北京宋庄七臻美术馆举办的“首届碧水·丹青名家书画展”。

2018年10月,书法作品入选由北京文联、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办的“走向辉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十九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

2018年11月,受邀参加“中国泰山艺术品博览会”。

2018年12月,受邀参加“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书画名家巡回展”,篆书作品“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获得金奖,新加坡政府为其颁发了“新中文化特使”荣誉勋章。

2019年1月,经纪念建国70周年大型书画展组委会遴选推荐,荣膺“2019戊戌年春节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展播艺术家”,并荣获“建国70周年艺术家代表人物”称号。

2019年6月,在韩国国会议事厅举办的“大美中国——第三届中韩书画名家展”上,其小篆作品《望岳》,被韩国国会委员长李明洙收藏。

2019年8月,受邀参加“全球华人影响力盛典”活动并荣获“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大奖。

2019年8月,受邀参加中华好书法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作品评审会。

2019年9月,大篆作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入展由中国文联主办的“我爱你,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第二届新文艺群体书画家优秀作品展”,并出席开幕式。

2019年11月,入展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主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民族书画家作品联展”。

2019年11月,“宋伯军书法艺术馆”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同时成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书画创作基地。

2019年11月,“佳墨意韵——伯平、伯军书法艺术展”在北京华熙国际中心开展。

2019年12月,参加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第六届常务理事。

2019年12月,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泼墨中华情”大型书画春晚的录制。

2019年12月,参加北京文联组织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

2019年12月,为“2019手机电影年度盛典”题字“中国手机电影”,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

2020年1月,为北京博物馆学会年会,题写大会主题“北京博物馆学会向未来共奋进”,被北京博物馆学会收藏。

2020年2月,为抗击疫情题写“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在北京西站、北广传媒、地铁轨道传媒等大屏幕每天滚动播放。

2020年3月,参加由北京文联、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爱无疆·我们同在——首都书法家战疫情主题书法义捐活动”,并荣获捐赠证书。

2020年3月,荣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大型文化类核心刊物《文化月刊》封面人物。

2020年4月,访谈节目于2020年4月8日下午14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的《艺文两厅院》栏目播出,当日晚间20点在“中华之声”“神州之声”两套栏目同步重播。在“云听”app上可以查找。

2021年12月为北大方正书写篆书字库,命名为“宋伯军篆书”。

书法理论得以广泛传播,《宋伯军艺术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撰写的总共五十二集的大型系列讲座《快乐书法》,由著名书法家田伯平主讲,已于2016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兵团卫视滚动播出,并制作成光盘出版发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image.png


宋伯军证书1.jpg


宋伯军收藏证书2.jpg


宋伯军收藏证书1.jpg


宋伯军证书3.jpg



image.png


宋伯军:篆书妙笔写神韵

在中国的五大书体篆、隶、楷、行、草之中,篆书历史最为古老,其后出现的隶、楷、行、草都是在篆书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称“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之美,如佳人翘首望月、秀发垂柳,其书法意蕴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然而在当今书法界,能将篆书写出风神骨骼者,实在是太稀少了,而宋伯军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篆书有的纵横捭阖,有圆涩厚重,点划间暗藏秀润,端庄雅正的字体间尽显笔墨奇趣之美。

宋伯军擅长篆书,同时对金文和甲骨文都深有研究,书家继承传统而不畏惧传统,在创作中勇于突破窠臼。比如在甲骨文书法上,他把中国传统的墨色和线条巧妙传承,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赋予甲骨文书法全新的意境。他以甲骨文书法写就的《燕山塞北地,齐鲁古邦疆》笔墨柔中带刚,刚中含柔,笔法老辣疏肆,如万岁枯藤,高岩峰杪。宋伯军在篆书上更是造诣精深,他的小篆书法《壮丽华夏,大美中国》大气磅礴,面貌焕然,具有古朴、厚重、豁达而劲拙的显著特点。宋伯军从秦汉瓦当和汉碑中汲取营养,写出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其才情之高在当今书法界并不多见。

宋伯军在笔法运用上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丰富了篆书的用笔。他临古而不复古,师承万家,率性狂放,自成一体。在他的缪篆书法《太和保元气,景行在高山》中,那些迟滞、迂缓,流利、游疑的笔墨,疑似“信笔挥毫”,实乃“苦心经营”。书家用笔能大化随心,自然有我,彰显出一代书家卓然超拔的精神境界。而他的小篆《贺建国七十周年》笔触极其精练,既把中国传统的篆书笔法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发乎自然地把创新意识和东方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融入了他的书法创作之中,从而使其笔墨充满了刚强和俊美之气。寻常书法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没有几十年的深厚功力根本无法做到。

宋伯军的书法不仅笔法、墨法、字法、章法井然有序而又别有韵致,而且笔墨间有精神、有意蕴,处处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他的小篆书法《早发白帝城》用笔遒劲,笔墨丰厚,结体古朴,布局开张。这既保持了中国书法的力度与神韵,又营造出一种个性意味非常浓郁的水墨情境,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空间和诗意结构,给观者留下极其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样是小篆写就的《行稳致远》则无论结体、笔划,磊磊峻厚,稚拙古朴,见肉见骨,让人感到燕赵侠骨的慷慨悲歌之气扑面而来,不由得肃然起敬。

经过多年的创新与探索,宋伯军形成了自己内蕴丰富、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他将翰墨之玄妙、沉着稳健的表达隐于自己的风格之中,深得书法名家和爱好者的好评。古人有云:笔意贵留。在他的小篆《国家昌盛,人民安康》中,书法的意趣已经和笔墨的韵律之美合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另外一幅小篆书法《华夏民族,伟大复兴》他在点划之中含篆籀之意,于圆润厚重的风格中渗入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

宋伯军在篆书上的造诣之所以能够登峰造极,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深刻体悟,另一方面来自于书法家自身的文化修养,来自于他对几千年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他很早便钟情篆书、甲骨文,临、摹、读、览数十载。几十年来,遍读典籍,广访山川石刻,潜心追求。有了这些深厚的艺术沉淀做基础,他的书法便能很容易把笔墨融入意境之中,把书法所具有的精神气质表现在笔墨中。这种精神洋溢在每一幅书法作品上、每一处笔墨中,那充满篆刻笔意的点划,力透纸背的用笔,都是这种精神的外在体现。

 

image.png

书法那道美丽的弧线

 

人们赞美彩虹

是因为她的美妙奇幻

自打远古走来

始终与自然相生相伴

为了调节人类的空间色彩

常常在惊奇之中绽放精彩的瞬间

 

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

多像那道美丽的弧线

分明只有黑白的韵律

却能创造出多彩的绚烂

她和彩虹一起穿越千古

历经沧桑从未改变

在岁月间升华

在红尘里积淀

风雨过后的氤氲弥漫中

依然那么光辉雅典

 

从仓颉造字开始

人类便有了美的发现

仅仅是横竖点捺的搭配

却与天地相溶与自然关联

间架结构里体现榫卯的智慧

谋篇布局中释放韵律的诗篇

 

 

“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奔雷“点”如坠石滚落高山

一支笔可以撬动天地

一张纸可以装点自然

这是宇宙赋予的神韵

这是智慧开启的灵感

笔走龙蛇抒豪情

铁画银钩赞江山

从李斯的《峄山碑》到王羲之的《兰亭序》

从蔡邕的《九势论》到郑板桥的《桃花岸》

记录着人类的智慧

承载着历史的云烟

象一颗颗打磨的宝石

嵌入那道美丽的弧线

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对整个人类最伟大的贡献

 

我们要传承

我们要变革

我们要创新

我们要发展

传承那是一份责任

绝不能让明珠在我们手里变得黯淡

创新那是一种使命

我们要有超越的风范

让古老的书法熔入时代元素

盖上我们的印记穿越下一个千年

让那道美丽的弧线永远在天边闪烁

更加流美更加斑斓  

 

 

我骄傲 因为我是一名军人

宋伯军


山在静静的等待

水在动情的翘望

高高的桉树在风中招手

长长的山路伸向远方

这分明是在欢迎

这分明是在盼望

期盼我这个曾经的主人

早日回到阔别已久的地方


我看到了山的欢呼

我听到了鸟的歌唱

我来到了沸腾的军营

我闻到了红土的芳香

那不是我们九班的菜地么

那不是我们连队的饭堂么

东边是我们洗澡的浴池

西边是我们活动的操场

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熟悉

一切都是那么回味难忘

这就是导弹部队山沟里的阵地

我们曾经播撒青春的沙场


忘不了教我做人的大胡子指导员

忘不了传我本领的小个子王连长

忘不了待我像兄弟的排长胖四川

忘不了帮我整内务的班长瘦浙江

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

因为有了他们的担当

我的人生之路才走得如此豪迈

我的军旅生涯才变得如此辉煌

我感恩 曾为我付出为我引航的众多军中前辈

我祝愿 那久未谋面心存牵挂的战友幸福安康


三十六载军旅情

无时不刻在我心中荡漾

稍息立正向后转

紧急集合训练忙

战车轰鸣急行军

导弹起竖向太阳

直线加方块的韵律

纪律与严格的交响

养兵千日随时为国家而战

一声令下即刻出发赴疆场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

一辈子都会充满着希望

那绿色的军装与青山溶为一体

那闪亮的军徽与祖国共同呈祥

铮铮铁汉引径向天歌

热血男儿立志在四方

不管大国威胁

还是小国乱纲

有了我们绿色的导弹方阵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我骄傲啊

因为我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

融入了钢铁的阵营绽放着阳刚

我自豪啊

因为我时刻都在紧握着钢枪

为伟大的祖国放哨站岗



 

 image.png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68cmx138cm.jpg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68cmx138cm


宋伯军作品 大篆作品《我爱你 祖国》68cmx138cm.jpg

宋伯军作品 大篆作品《我爱你 祖国》68cmx138cm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  唐 李白诗 《清平调》68cmx138cm.jpg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  唐 李白诗 《清平调》68cmx138cm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 唐 李贺 《马诗选》68cmx68cm.jpg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 唐 李贺 《马诗选》68cmx68cm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68cmx138cm.jpg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68cmx138cm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礼之用 和为贵》68cmx138cm.jpg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礼之用 和为贵》68cmx138cm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96cmx168cm.jpg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96cmx168cm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68cmx138cm.jpg

宋伯军作品 小篆作品《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68cmx138cm


微信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