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09 11:09:25作者: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来源:本站
陈福耀,1940年生于广东始兴人,原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任编辑,1961 年毕业于佛山艺专国画专业,后进修广州美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美术作品经常参加省、市、全国及国际性大型美展,并获各种奖项,不少作品被国际友人、港澳台知名人士及国内美术馆、画院收藏。美术作品《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欢乐天堂》被中央美院收藏,《回归》被武汉书画院收藏。
陈福耀《必胜 赢》
1971 年、1975年、1978年分别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中学生美术教材》《小交通海生》、《西江潮》等教材书和连环画画册。
1985 年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福耀作品选》(国画册)。
2010 年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荣誉主席沈鹏联袂出版了《艺术大师三人行》,该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2013 年作品入编由广东省委、省政府编制,中国大百科全书发行《广东百科全书》,并特聘为该书顾问之一;同年书法作品《神州载福耀四方》被中国艺术飞天奖评委会评为“中国艺术飞天奖终身成就奖”,并被评为中国航天文化艺术中心终身艺术顾问。
2016 年由中国文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策划,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翰墨缘深——刘大为、陈福耀作品集》。
2019 年8月被广东省道和德慈善基金会聘任为基金会名誉主席;同年10月6日,代表广东省书画界入选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奋进新时代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名人录集》;同年 12 月被受邀登入《中国书画家报》2020 年首刊新春大拜年栏目。
陈福耀《春晖迎大地 正气满乾坤》
2020 年入编为国际名人百科终身会员;同年被国际名人百科举荐为 2020 中国当代优秀人民艺术家;12月被国际名人百科举荐为中国传统文化(书画)传承人;由国际名人百科力荐入展“文博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承办的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
陈福耀《大树底下好思凉》
2021年由国际名人百科举荐为“中华文化之艺坛先行者”,中国访谈网权威发布《2021 年中国当代高层次书画艺术人才——范迪安 陈福耀》;《一带一路共建繁荣》和《中国梦圆世界和平》两幅书法被马素西亚驻华使馆官员收藏;应邀参加入驻中国书画网的中国书画名家栏目,“文化中国书画网络巡展”;同年9月23日受邀参加“党的光辉照我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新文艺群体书画家汇报展暨第三届新文艺群体书画家优秀作品展,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作品《大树底下好思凉》入展,并由书画频道播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以及好评。
陈福耀《福》
不忘初心跟党走 笔墨丹青颂党恩——新文艺群体书画家陈福耀访谈
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古文、古训中,到处可见有关感恩的阐述。无论是“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还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又或是“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都在劝谕人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好前行。陈福耀便是这样一位常怀感恩之心,时刻不忘党恩的书画艺术家,他感慨道:“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之后又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可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陈福耀 《和平相处》
陈福耀,1940年生于广东始兴人。原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任编辑,1961毕业于佛山艺专国画专业,后进修广州美院。擅长国画山水、人物、书法、连环画的他,兴趣广泛,喜于钻研,出自他手的家具和室内设计被很多人称赞,曾多次获奖。他创作的书画作品更是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及国际性大型美展中,频获各种奖项。如油画作品《渔港春潮》入选“广东省第一届美展”,出版有《中学美术教材》、《小交通海生》、《西江潮》、《陈福耀作品选》等著作。耄耋之年的陈福耀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激情满满,他说:“我的一生可以用不忘初心跟党走,笔墨丹青颂党恩来总结概括。”
陈福耀《江山如画》
始于兴趣源于钻研
陈福耀家中兄弟四个,老大福旺,老二福金,老三福德,家境贫穷,但生性爱钻研的他自小便爱好广泛。少时村里有位老师,经常会在假期时到村外进行油画写生,村里的孩子们经常三五成伴地围着看,陈福耀也不例外。与其他看热闹的孩子不同,陈福耀看着看着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美术,于是他拿起画笔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对于喜欢的东西陈福耀从不吝啬钻研,他虚心请教,老师们对于好学的孩子总是多一份欣赏,对他倾囊相授,就这样陈福耀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一画便画出了名堂。凭借自己的热爱和努力陈福耀考取了佛山艺专国画专业,在校期间他说喜欢启发性教学的老师,在启迪中悟到很多哲理,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佛山专区群众艺术馆,文革时期负责幻灯片、连环画创作,由于工作表现优异受到单位表彰领导赏识,被单位推荐到广州美院进修一年,这为他的专业艺术之路增添了新的动力。后来因为画毛主席大幅像被调到佛山报,1980年调至羊城晚报,负责美编,直至退休。这其间陈福耀充分显示了其绘画才能,在画作实践中不断地识别、消化、吸收传统精华,不断结出艺术硕果。他先后参与了1971年、1975年、1978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的《中学生美术教材》教材编写、课本封面设计,《小交通海生》《西江潮》等教材书和连环画画册的创作。在报社工作期间,陈福耀开始了对书法的研习创作,他设计书写的刊头“书报摊”在当时受到众多读者赞誉。后来他负责主编该栏目时,他把“书报摊”刊头三字改为名家题写,出乎意外得到各地书画名家的支持,热情题写,他说特别难得的是1996年到北京拜访那些书画名家时,如王朝闻、蔡若虹、沈鹏、邵华泽、张丁、权希军、田蕴章等名家,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并乐意地为“书报摊”刊头题写。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和书法探索上莫大的鼓舞。
提及这一段过往,陈福耀说他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他的老领导许实。“许实是我的伯乐,几十年来我与他亦师亦友亦亲人,没有他的信任和支持就没有现在的我。从佛山到广州,我们同甘共苦,可以说他基本见证了我的人生一段历程,特别是在艺术道路了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们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几十年来从未忘记他的提携之恩,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虽已退休多年,陈福耀始终保持着一份喜乐与豁达,纵容与淡定。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陈福耀心中常怀感恩之心,他说一个人如果不懂感恩,做人做事始终不能长久。
陈福耀《中国精神》
矛盾对立统一
生于战火时期,长于动荡年代的陈福耀对于老一辈革命家有着天然的崇敬之意,对于毛主席更是充满了个人的敬仰之情。他说毛主席的著作他都一一仔细拜读过,特别是毛主席1937年8月发表的《矛盾论》对他影响很大。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既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又重视同一性,深刻阐发了二者共同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陈福耀用《矛盾论》指导自己的书画创作、家居设计,使自己的艺术作品别具风格。他说:“矛盾对立统一,无时不在、无事不有,这一现象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感观、行为上,使人们有意或无意中接受了,有悟性者能悟到其规律,指导自己践行,成就自己事业成功,欠悟者只能照抄或照仿别人的东西,成就不了自己的事业。艺术上的对比统一实际是矛盾对立统一在艺术领域中的一种表现,作品中如果没有对比就没有灵气,但只顾对比没有统一作品会显得凌乱没有气势,所以作品之美是源于对比统一法则。如书法作品中线条的长短、粗细,实线的均衡,字体的大小,字间的疏密,行间的宽窄,行笔的快慢,墨的干湿浓淡,水分的多少,用力的轻重,整幅作品的黑与白等,这些都构成了对比。作品布局上点、线、面既要有对比又要有统一,所有的对比都是为了突出主题服务的。无论是均衡对称,还是多样统一或对比照应,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美学法则,即灵气源于对比,气势源于统一,美源于对比统一。在书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人们之所以尽可能地运用这些美学法则,其根本目的是追求作品的美感,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陈福耀将矛盾对立统一这一思想理念贯穿于自己的书法、国画、室内装饰、家具设计、连环画、报纸的美编工作等作品创作中,既有具象的“物象”美,又俱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如画中树桠的穿插,色彩冷暖的对比,墨色浓淡的对比,树丛前后的安排,树叶的点厾,小艇和鸭群的游向等,他都力求从整体上考虑。再比如,他的山水画具有前景亮、中景深、远景浅的特点,也就是说前景刻画细致、中景追求整体、远景表现空间。他还向笔者详细阐述了中西方革命主体的差异及“农村包围城市”“为人民服务”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得。他说:“毛主席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思想是经实践检验的真理,只有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才能更好地全面领会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真谛。”
陈福耀《祖国万岁》
根植传统 紧随时代
中国书画是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笔墨功力和人文情怀的艺术品,在中国历代美术史上,提出了判定当代书画价值的四个标准,即历史传承、个人风格、学术性与社会责任感。古往今来,大凡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者,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书画当然也概莫能外。陈福耀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谋求创新。在几十年艺术创作过程中,他注重传统,融古汇今,从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黎雄才、关山月再到黄宾虹、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历代名家当中汲取丰富的艺术精髓。他继承了岭南画派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艺术风格,以意赋形,情景交融,疏淡清逸,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带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笔墨、色彩语言,创作出一大批表现中国南方水乡优美、宁静、安详、质朴的水墨画。谈及陈福耀的创新,原广东画院副院长汤集祥写道:“一个艺术家,最难把握之处是创新创到什么程度。若是不创新,圈内人不会认同;过于创新了,圈外人又不易理解。什么程度才算恰到好处,这就难了。我细看福耀的画,他是力求创新的。他采用破布、纸卷,运用压按、转动、逆顺、拖带和滚动的笔法取得某些肌理效果,给作品带来了生命力,受到不少读者的好评。”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陈福耀的书画作品不论是从绘画的视角看、还是创作题材看大多带有时代印记。陈福耀的美术作品《放》,用墨用色极为大胆,以墨色渲染大湖面,以近处亮色的路、草屋、小树及远处的鸭群穿插其间,使整个画面既统一在黑色的主体里,又有精妙的变化。在视觉上,他表现的是一个农民在湖里放鸭子的情景。但作品的深层表达是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希望,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作品《回归》表达的是一个少数民族姑娘在回家途中聚精会神的读一本香港回归的书,反映了各民族人民关心香港回归,关心国家大事,体现了民族团结。 此作品参加了1997年在香港举办的香港回归美术展,并被武汉书画院收藏。
陈福耀的书画作品笔墨变化灵巧,形式丰富多彩,在创作时注重笔墨的运用,力求把传统的感悟与真情的流露自然地结合起来,让欣赏者获取到一种大气、深沉的意境。创作出艺术之美的同时,把视野中的自然之美转换成内心世界充满诗意的灵动画面,加上笔法与墨法的相互融合,最终带给观者的是画面与心境的完美结合。“优美、宁静、安详、质朴”是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陈永锵对陈福耀绘画语言的描述。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评论中写道:“陈福耀的国画作品散见于许多报刊和大型画册,意境高雅,笔墨凝重,刚劲中见灵巧,深沉中见俊秀。”“陈福耀通过一幅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画卷,奉献给人们一曲曲美好的乡音。他的国画作品有如此可喜的面貌,主要在于它的善于识别、消化和吸收传统的精华,引前师为异代知己,博采众家,苦苦探索,刻以求新,默默地耕耘于苑中,不慕虚名,严谨治学。他的书法很有章法(即整体感),从字形的大小、长短、阔窄,用墨的浓淡、干湿,落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中侧峰的运转,气的贯通,意的断续,字间疏密的错落,行距的顾盼等无不顾及全局。这便是严谨的表现。”
陈福耀作品《政文封面设计》
厚德载福,荣耀四方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由于家境贫困,陈福耀自小便养成了自力更生、踏实认干的行事风格。说到这里他笑谈,年轻时曾因貌美被人误解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人,后来看到他做事认真、细致、扎实,周围的人才慢慢改观了对他的印象。除了在书画方面的精钻研磨,陈福耀还涉猎室内装饰设计、家具、园艺等相关设计。他的居室布置设计,1986年获“广州市美化家居设计方案竞赛”二等奖,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珠影等先后分别录播。设计的多用茶几,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他说,家具和居室设计与报纸的装饰在设计中都离不开整体感和艺术的对比手法,尤其是离不开整体感。
这种整体观在他的艺术创作园地里深深扎根,并开花结果。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全国性大型美展,并有部分获奖;作品流传东南亚、日本、美国、台湾、香港等地,有多本画书出版。纽约时间2019年2月6日,陈福耀的书法作品《福》及代表作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展播,此时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幅作品不但为纽约市民带去了东方的祝福心意幸福常在,福寿无疆,也让当地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书画艺术之美。陈福耀介绍说:“福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福田、福柄、福神、福善,从而赐福给为善的人,“福”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福字我用了三种字体书写,以衣食住行来解析福字,有田有财,衣食不缺,但这些都需有辛勤付出才得以收获,也寓意人们只有厚德才能载福,才能荣耀四方,这幅作品也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
陈福耀的父母给他取名“福耀”,意在为他祈愿福照一生、平安顺遂,也希望他能求生存谋幸福。陈福耀也一直在为之努力,他以艺术作品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民祈福,为人民服务。谈及今后有何规划时,陈福耀坦诚道自己将继续不忘初心跟党走念党恩,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福耀热爱生活诚实聪慧,在艺术上勇于追求永不满足,常怀善良忠厚之心,真心祝愿他艺术常青、福照一生。
陈福耀作品《政文封面设计》2
微信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