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会官方网站!
位置:

以马为师丨深切缅怀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刘勃舒

发布日期:2022-07-21 08:11:24作者:书画研究与创作工作委员会来源:本站

  著名美术家刘勃舒,

  2022年7月19日凌晨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87岁。

 

中国国家画院网站上的刘勃舒逝世讣告

 

  刘勃舒,生于1935年,江西永新人。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刘勃舒擅长画马,也兼人物。作为徐悲鸿的关门弟子,得徐悲鸿真传,重写生、讲格调、以书法用笔入画,别具一格。他以马写心,以马定志,赋马以人格、精神。在技法上用笔老辣、淋漓酣畅,神态生动洒脱,形神俱足,组合随意又严谨。画面格调高雅、富有韵律感和时代感。2012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第十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刘勃舒 牧马人 纸本水墨 138cm×69cm1977年

  刘勃舒在文化艺术领导岗位工作几十年,为中国画的繁荣、后辈的提携、海内外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关键时期以对祖国、对民族无限的忠诚和热爱,积极倡导继承、坚守、创造。主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其理论坚持和实践成果影响了一个时代。

  以书信结缘徐悲鸿,成就一段艺林佳话

  11岁的刘勃舒有一次到县城书店看到徐悲鸿先生的画集,顿觉眼前一亮,他拿在手上不愿放下。但书价太贵,买不起,只好每天跑到书店临摹。在不断临摹中,他碰到许多问题,便想要是自己能得到徐悲鸿大师的指点,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壮着胆子给徐悲鸿先生写了封信,并随信寄去自己画的马。

 

刘勃舒 奋蹄 纸本水墨 210cm×90cm 1982年

  不久,徐悲鸿先生竟寄来了语重心长的回信,告诫他“画马一定要以马为师,画鸡就要以鸡为师”,指出画物必须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画人要做到神似,并希望他能来北平学习,还在他寄去的画上题词:有美好远景。1950年,刘勃舒参加艺术院校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绘画功底脱颖而出,被中央美术学院破格录取,随后在徐悲鸿门下学习中国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执著地开创出自己的艺术之路。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刘勃舒说:“画禽兽要求能于形似中见筋力,于筋力中传精神,且得生气。画马必求其精神、筋力。精神足则意出;筋力劲则势在。”一个“瘦”字未免过于表象;“筋力”二字则更贴切。所谓“筋力”,筋劲有力之感,瘦劲有力之态。“筋”者 “劲”也,力的审美感觉。有若铸刻的金文,贯休硬朗的笔致,宋徽宗的瘦金体,乃至消融掉所有肉感的贾科梅蒂的骨相雕塑。“筋力”二字更恰当地表达了刘勃舒所独有的审美特质。

 

刘勃舒 双饮 纸本设色 96cm×60cm 1997年

  关于以马为绘画题材的艺术社会学意义,刘勃舒说:“马,代表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我们在画马时,要有民族自豪感,提高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人民喜闻乐见的力作。”徐悲鸿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画的奔马就隐寓了这种精神。陈履生也说刘勃舒:“将雄强狂放和勇往直前的马的品性推演为视觉的中国精神。”

 

刘勃舒 八骏图 纸本设色 68cm×136cm 2002年

  然而,当我们用审美眼光看刘勃舒画的马,则是放浪形骸于旷野,驰踨胸臆于云天的精神自在;它(他)不受驱役,了无羁绊,超然于利害,自在奔腾,啸傲环宇,“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刘勃舒题画)。

  识才用才爱才,既是千里马又当伯乐

  刘勃舒是一位画坛大家,更是一位不遗余力发掘人才的画坛伯乐,在美术界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佳话。在当今画坛的很多精英成长过程中,刘勃舒的识才用才发挥了积极作用。平日里,刘勃舒对一般性社会活动婉言谢绝,却抽出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邀请年轻画家聊天谈艺。每次观看画展或翻看画册时,他总要把有水平、有个性的作者一一记录下来,或将其材料收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并创造机会。

 

刘勃舒 浮云飞动马蹄疾 纸本设色 97cm×357cm 2011 年

  在许多年轻人心里,他既是一位令人敬重的严师,同时又是知心朋友,能交心倾诉的长者。“不拘一格地去发现、去推荐新人,研究他们的作品、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引导培养一批可塑型画家,更好地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和繁荣。”这是他的目的。他对后学晚辈,就像关怀自己的孩子一样,带着一种慈父般的关爱,令人如沐春风。

 

刘勃舒 春风梳柳展翅抒怀 纸本设色 95cm×350cm 2011年

  对于那些有着很高艺术天分却被冷落、遗忘、无门路的人才,刘勃舒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扶持。他常说:“艺术很难,它需要从业者具备很高的天赋,因此艺术人才的发掘、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同行是冤家,但我却更希望各艺术流派、各年龄层次都能涌现出好的艺术家、好的作品。一项大的事业往往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艺术家特别是一些已经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家能够将自己的心态摆平、摆开,甚至牺牲自己,这样才能有利于艺术的发展。”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以身作则的。

 

刘勃舒 牧场之神 纸本水墨 85cm×52cm 2012年

  1998年,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乡扛着一大捆画找到了书法家彭利铭。他说想到北京来办画展,但是家境贫寒……这时想起了刘勃舒。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彭利铭领这位画家到了中国画研究院。看了画,刘勃舒非常兴奋,当即表态,由中国画研究院邀请其举办艺术探索观摩交流展暨学术研讨会。这对于一个在偏远乡村成长起来而又默默无闻的画家而言,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在此次活动前言中,刘勃舒这样写道:

  我喜欢结识年轻朋友,

  特别是那些默默无闻

  探索艺术、不计名利、

  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年轻人

  接近他们、了解他们……

  深切缅怀刘勃舒先生!

(编辑:高晴)

 


微信

手机